wangyi1992
2017/6/5 11:12:27
大学生参军既可以在学校所在地入伍,同时也可以回户籍所在地应征入伍,参军都享受大学生士兵的待遇,但也有差异。无论是在校入伍还是回户籍地入伍都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只是,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列举最明显的三个方面。
1、地方政策的不同
每个地方征兵除了国规定的政策,也都会有自己的地方政策。比如:北京市入伍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有机会落户北京,黑龙江省对入伍的大学生每人额外奖励16000元,贵州省对无论是兵源还是生源属贵州省的都能享受公务员考试中的大学生士兵专项名额,而目前其他地方就没有,一些市、县大学毕业生参军退役后政府给安排工作等等。如果你更看重政策的优惠力度,你应该首先对比两个地方的政策。
2、经济补偿有差异。
退伍费中的义务兵优待金和一次性经济补助都是由你入伍所在地政府部门发放,经济补偿的高低是由当地政府的财政收支决定的。这在报名前的征兵政策宣传中会提到,没有这些也没有多少说服力和吸引力。比如说: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相应的经济补偿会高一点,而内陆省份相对会低一点。沿海省份,经济发达,财政收入也相对富余,退伍后的经济补偿发放也会干脆些。退伍后的经济补偿正常情况应当在半年之内全部发放完毕,很多士兵退役后没有及时拿到退役经济补偿是因为当地财政收支不理想,而迟迟没有发放。有的地方的做法是分别发放,也就是延迟1-2年才发放完毕,也就是也许今年发放的是去年甚至是前年退役士兵的经济补偿。所以,有很多士兵对部队发放退役金的效率感到欣慰,而对地方的经济补偿很是不满,甚至上升到了批评地方办事效率低下的地步,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我们的政府,相信它是执政为民的,它一定是为我们考虑的。毕竟政府是有信誉的,是曾经在入伍的时候给出过承诺的。
3、征召的军、兵种不同
每个地方每年征集的军、兵种都有所不同,因为这都是由上级分配的。最明显的也只是进藏兵多从云、贵、川三省征召,其他省份相对少一些。而其他地方的部队呈现的就是多元化的兵源,有的部队上至黑龙江,下至广西都有兵源。地方征兵部门收到上级分配的名额后,还会根据当地应征的应征人员进行“定兵”,这通常在8月中旬进行。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政审结束后就要时常去征兵部门了解定兵的事宜,虽然我们决定不了,但我们也可以试图表达自己的意向,以争取到自己想去的部队和兵种,政策也说了要根据大学生专业特长优先考虑定兵的。当然,每个部队都有不同的岗位,就像炊事员,部队总得吃饭是吧。有人吃饭就得有人做,如果不是厨师专业的话,我相信不会让大学生去做饭的,就算是厨师专业,也怎么有机会当个炊事班长吧!入营后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新兵训练结束后还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但是,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表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去争取到自己希望从事的相关工作和岗位的。大学生士兵新兵训练结束后,表现好的就会被相应的机关、营连部等直接要过去,从事政工方面的工作。我当初参军就认为战斗班排才能磨炼自己,新兵下班时征询我去连部,我没去,我说我想在班排先锻炼一段时间,上等兵时,连部文书面临复员,希望我去连部把我培养好了接手连部工作,那时,我在班排过得也挺好,我班长不让我去,连部的班长也没再说话,连长也只是表达了想让我去连部的意愿。后来,连部是没去,结果连部的活基本上都是我出公差给干的。我也去干了,而且都尽力做好,经常都会受到表扬,在大家都认为我是下一个文书的接班人的时候,我却申请退役复学了,其实我只是想干好每件事而已。这部分在预备役训练营时会有相关的内容,这里不再详细介绍。只是想让你们知道,入伍前的定兵并不是你最后的岗位,你们决定不了,但是你们有能力去争取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这样才能有好的作为。
所以在选择学校所在地还是户籍所在地入伍时,你应该把两个地区的征兵政策进行综合衡量,不止看政策力度的大小或是经济补偿的多少,而是看你认为哪项是你看重的,是你最希望的。
---此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而优则士”